鄭州源創(chuàng)基因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6年,由哥倫比亞大學博士后趙輝,歸國創(chuàng)辦的國家高新技術企業(yè)。擁有97項知識產權及實用技術,業(yè)務遍布上海、重慶、深圳、北京等城市,總部在鄭州航空港區(qū)。
肝惡性腫瘤是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,由于其早期發(fā)現(xiàn)率較低,多數(shù)患者就診時已達中晚期,失去手術或放化療的最佳時機,生物免疫療法是近幾年備受青睞的腫瘤治療新技術。
生物免疫療法是一種新型的治療方法,主要是通過增強自身的免疫力,來殺死癌細胞,并且還可以預防癌癥的復發(fā)。
NK細胞療法是生物免疫療法中的一種重要手段。NK細胞是一種天然免疫細胞,具有直接殺傷腫瘤細胞的能力,因此在腫瘤治療中具有重要的作用。研究表明,通過激活NK細胞的殺傷活性,增強其識別和殺傷腫瘤細胞的能力,可以有效地提高腫瘤治療效果。
此外,NK細胞療法還可以與傳統(tǒng)的腫瘤治療手段如手術、放化療等聯(lián)合使用,通過協(xié)同作用進一步提高治療效果。例如,在手術切除腫瘤后,通過NK細胞療法可以清除殘留的腫瘤細胞,減少復發(fā)和轉移的風險;在化療和放療過程中,NK細胞療法可以增強機體的免疫功能,減輕副作用,提高治療效果。
肝癌可分為原發(fā)性肝癌和繼發(fā)性肝癌兩大類,其中原發(fā)性肝癌是指肝細胞或肝內膽管上皮細胞發(fā)生的惡性腫瘤;繼發(fā)性肝癌又稱轉移性肝癌,指身體其他器官起源的惡性腫瘤擴散或轉移至肝臟。
肝癌是我國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,據(jù)國家癌癥中心發(fā)布的我國惡性腫瘤數(shù)據(jù)顯示,肝癌新發(fā)病例37萬,位居惡性腫瘤第4位,死亡病例32.6萬,位居惡性腫瘤第2位。肝癌好發(fā)于中年男性,男女之比約為3.5:1。肝癌發(fā)病率位居男性第3位,女性第7位;死亡率位居男性第2位,女性第3位。
肝癌早期診斷困難,病情進展迅速,盡管目前肝癌的診斷治療不斷取得進展,但進一步提高療效,特別是改善中晚期患者的預后仍面臨很多挑戰(zhàn)。
作為天然免疫細胞,NK細胞能夠識別和殺傷腫瘤細胞,對于肝臟的抗腫瘤免疫防御具有關鍵作用。在肝癌發(fā)生的過程中,NK細胞的衰竭和細胞因子的產生受損可能是原因之一。
肝癌患者外周血中的NK細胞數(shù)量與患者的存活率和預后密切相關。高NK細胞數(shù)量的患者通常具有更好的生存率和預后,而低NK細胞數(shù)量的患者則相反。這表明NK細胞在肝癌的治療和預后評估中可能具有重要的應用價值。
研究表明,肝癌患者的NK細胞活性顯著降低,提高NK細胞活性有助于預防肝癌患者肝切除術后的復發(fā)。
目前增加NK細胞數(shù)量、提高NK細胞活力使其成為靶向NK細胞是免疫療法的主要策略,如通過NK細胞過繼轉輸、免疫抑制劑、基因修飾NK細胞及使用雙特異性或三特異性抗體等方法。
NK細胞不僅能直接殺傷惡性病變細胞,還能參與調節(jié)免疫細胞應答,在多種腫瘤免疫療法策略中發(fā)揮了作用。
NK細胞療法的安全性及有效性
上海市公共衛(wèi)生臨床中心肝病中心臨床研究人員在行業(yè)期刊《肝臟》(2020年10月第25卷第10期)上發(fā)表了題為《NK細胞治療肝臟惡性腫瘤療效評價的安全性及有效性》的臨床研究報告。
該報告指出,為了觀察NK細胞過繼回輸治療肝臟惡性腫瘤的安全性及有效性,選擇了10例經(jīng)手術切除、肝動脈介入、微波消融或放化療后的肝惡性腫瘤患者,回輸其直系親屬來源體外培養(yǎng)的NK細胞。
通過觀察患者異體NK細胞回輸后反應、比較治療前后生活質量(KPS評分)、肝腎功能、血常規(guī)、循環(huán)腫瘤細胞(CTC)、有效緩解率、總體生存率等指標變化,評價該療法的安全性和近期療效。
NK細胞療法方案:細胞培養(yǎng)2周后,開始進行NK細胞回輸調理,每天1次,每次NK細胞數(shù)量均為1×10^9個/100mL,連續(xù)2次為1個療程,共3個療程,每個療程間隔1個月。受試者分別在第一療程首次細胞輸注后的3個月、6個月、9個月、1年進行有效性的回訪觀察,整個臨床研究觀察持續(xù)3年。
結果顯示,異體NK細胞回輸后,1例患者半小時后出現(xiàn)畏寒、寒戰(zhàn)、胸悶,并給予對癥處理,15min后癥狀緩解體溫升高,最高至39.9℃,伴惡心、嘔吐,予以胃復安及泰諾處理后,癥狀逐漸消失,次日有輕度肌肉酸痛;1例出現(xiàn)失眠;5例患者的精神、食欲、體力明顯好轉。
10例患者輸注后24hCTC數(shù)由3~5/mL降至1~3/mL,差異有統(tǒng)計學意義(P〈0.05),肝、腎功能均無明顯變化。隨訪3~36個月,根據(jù)實體瘤療效評價標準,患者3個月總體生存率100%,有效緩解率80%(無死亡,2例SD,3例PR,5例CR),6個月總體生存率90%,有效緩解率80%(1例死亡,1例PD,3例PR,5例病CR);12個月總體生存率80%,有效緩解率60%(2例死亡,2例PD,3例PR,3例CR);36個月總體生存率50%,有效緩解率30%(5例死亡,2例PD,3例CR)。
研究結論,異體NK細胞調理肝惡性腫瘤臨床安全性良好,可提高患者短期生活質量,改善臨床癥狀,在肝惡性腫瘤的治療中具有一定的臨床應用價值。
由于該研究納入病例數(shù)較少,NK細胞療法對于肝癌復發(fā)及預后的遠期影響,還需要通過加大樣本量、隨機對照試驗、增加NK細胞療程等進一步加以證實。
圖片:來源于網(wǎng)絡
【免責聲明】圖片及部分文字內容來源于網(wǎng)絡,旨在分享相關知識,僅作信息交流之目的,如涉及版權等問題,請聯(lián)系我們及時處理。文章內容不作為相關醫(yī)療指導或用藥建議,僅供參考。